內容提要: 你看,這幾只羊剛一個多月,跳來跳去多可愛!4月25日上午,記者來到陜西省子長縣馬家貶鎮趙家崖堤村蔡建平的養殖場,看到他正在給豬、羊喂食,F年50歲的蔡建平是該村養殖規模較大的專業戶,而一年前,他從事的工作與之毫不相干。 蔡建平說,小時候家庭條件
“你看,這幾只
羊剛一個多月,跳來跳去多可愛!”4月25日上午,記者來到陜西省子長縣馬家貶鎮趙家崖堤村蔡建平的養殖場,看到他正在給
豬、
羊喂食,F年50歲的蔡建平是該村養殖規模較大的專業戶,而一年前,他從事的工作與之毫不相干。

蔡建平說,小時候家庭條件不好,自己17歲就輟學出門打拼,開過門市,做過水產生意,當過包工頭等。憑著苦干肯干的勁頭,積累了數百萬的財富。但隨著時間的推移,蔡建平對家鄉的思念越來越濃,加上工程款難結算等一系列原因,2018年3月份,他搬回了老家,準備在家鄉找事做。
作為一個農民,返鄉創業,就要弄高品質的東西。于是,依托村里優美的自然環境,蔡建平流轉了800畝灘地和林地,林下自然散養了1000多只公雞,發展生態養殖產業。
“既然決心干,就不能只是小打小鬧,我要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。”為此,蔡建平多次到外地參加培訓,提高養殖本領。“除了參加培訓外,我還經常在網上學習,和搞養殖的朋友進行交流。”蔡建平說。功夫不負有心人。到了年底,養殖場的每只雞都賣出了120-150元的價格,還供不應求;喂雞、喂豬的糧食也都是收購村民自家種的玉米,大伙把玉米賣了,收入也增加了。算盤一打,蔡建平有了10多萬元的純收入。嘗到甜頭的他,決定擴大養殖規模,散養了100多頭豬和170多只羊。2018年12月,蔡建平注冊成立了子長縣成德種養殖專業合作社,目前共有社員20多戶。
說到未來的發展,蔡建平最大的心愿就是把村里建設得更加美好,帶動更多的老百姓致富增收。蔡建平稱,他準備在養殖場外圍修建農家樂,山上種植杏、蘋果等經濟作物,搞旅游采摘,吸引大家來村里旅游。他堅信,在黨和國家鄉村振興政策的幫助下,在他的不斷努力下,這個想法很快就能實現。